在民间带孩子的顺口溜是这么说的,一月横抱二月斜抱三月竖抱,这个说法是从老祖宗那边流传下来的,是正确的说法。因为宝宝前三个月颈椎尚未发育完善,头大、头重,肌肉还不发达,颈部肌肉也还不是很有力,宝宝的脖子还很软,不能很好地支撑自己的头,竖抱太早怕给宝宝闪了。

一月横抱二月斜抱三月竖抱是有科学依据的

一个月横着抱,第二个月斜着抱,第三个月再竖着抱,对于新手妈妈来说,这个顺口溜好记又好理解,在带宝宝的过程中也能更快上手。在抱宝宝的过程中,如果宝宝哭闹,爸妈们应该注意可能抱姿不舒服,要及时调整好抱姿。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宝宝前三个月应该怎么抱。

0-1月:0-1个月的宝宝主要采取横抱的姿势,由于正在发育中,其颈椎、脊椎的骨骼非常脆弱,没有力量长时间的支撑脑部,所以父母必须用手横抱,以免影响其骨骼和肌肉的正常发育。一般不采用竖抱的方式,因为竖抱可能让宝宝受伤,这个月龄的宝宝脊椎还无法支撑起头部和整个身体。

  1. 1. 手托法:将手托住宝宝的背,头,一只手托住他的小屁股和腰,这种方法比较适应于把宝宝从床上抱起和放下;
  2. 2.  腕抱法:首先将宝宝的头放在作臂弯里,肘部护着宝宝的头,左腕和左手护背和腰部,然后右小臂从宝宝身上伸过护着宝宝的腿部,最后右手托着宝宝的屁股和腰部。

0-1个月的宝宝主要采取横抱的姿势

1-2月:1-2个月的宝宝主要还是平抱,但这个时期可以采用角度较小的斜抱,对于易吐奶的宝宝采取斜抱,可以防止吐奶或减轻吐奶的程度。很多父母不敢过早尝试着竖抱,其实1-2个月的宝宝除了斜抱,已经可以尝试短暂地竖抱了。

  1. 1. 背抱法:让宝宝的背对自己,胸往外挺,顶住宝宝的背部,左手压着宝宝胸部,右手压着宝宝的膝盖,这种抱法好吃是让宝宝和大人视野一致,不过也比较累人,时间不能过长;
  2. 2. 面抱法:托住宝宝的臀部和头颈部,让宝宝的头靠在大人的肩膀上,这种抱法对于小宝宝来说,也是短暂的几秒钟,毕竟宝宝还小支撑不了那么长时间。

1-2个月的宝宝可以尝试斜抱

3个月及以上:三个月的宝宝颈部发育相对成熟,一般可以竖起来抱了,由于宝宝胃肠道也未发育完善,在宝宝吃完奶后竖抱还有利于防止呛奶,不会导致胃容物逆流。竖抱时,要给宝宝一定的空间,拓宽宝宝的视野以及头部锻炼的机会。

  1. 1. 竖抱方法1:让宝宝面朝大人坐在一只胳膊上,另一只托住宝宝头和背,宝宝的胸紧贴大人的前胸和肩;
  2. 2. 竖抱方法2:让宝宝背朝大人坐在一只胳膊上另一只手搂住宝宝的胸部,让宝宝的头和背贴在大人的胸前。

三个月的宝宝就可以竖抱了

需要注意的是,不管采取哪种姿势抱孩子,都不能让宝宝的衣服穿得过短,竖抱的宝宝经常会露出腹部,比较容易生病着凉,所以爸爸妈妈在抱着宝宝的时候不要只顾着逗宝宝开心,还要关注宝宝的身体健康。

3个月以前婴儿的骨骼和肌肉发育尚未完全,不足以支撑头部和身体的重量,所以过早竖抱可能会对颈椎和脊柱造成一定的损伤,在头部支撑不稳的情况下,有可能会由于摇晃力度过大,对颅脑神经系统造成不必要的损伤。如果家长在无意识里过早竖抱婴儿,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挽救:

过早竖抱婴儿有可能会导致胸椎,脊柱以及颈椎等部位受到损伤,因此要加强相应部位的力量训练,比如颈部训练可以让宝宝在爬行的时候学会自行抬头,躺着的时候可以做一些翻身训练等,如果家长不会训练,也可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进行,但在训练期间不建议父母进行过多的人为干预。

过早竖抱婴儿容易导致颈椎方面出现损伤,如果颈椎受到损伤宝宝可能会出现不能抬头的现象,这样就会对其正常身体发育造成影响,因此应该让宝宝多平卧,平卧时可以通过一些小物件吸引宝宝的注意力,并且平卧的时候父母可以不定时的进行抚触,这样是有利于挽救过早竖抱造成的危害的。

过早竖抱婴儿容易导致颈椎方面出现损伤

过早竖抱可以通过宝宝睡觉姿势的改变来进行纠正,换个哄睡姿势或者是放一些舒缓的音乐,另外也可以给宝宝一些喜欢玩的玩具,在玩累的时候可以使宝宝自然的睡觉。平时要保证睡觉环境的安静,避免过度争吵或者是嘈杂,同时也要注意好室内的温度,避免温度过高或者是过低。

虽然过早的竖抱有可能会对婴儿的身体正常发育造成影响,但是如果这种现象是偶尔出现的,而且竖抱的时候姿势得当,并且时间也不是很久,父母也不需要过度担心,并不会造成太大影响。

由于养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是每一位父母的心愿,所以在孩子出生之后,其健康以及生长发育情况就是家长们最关注的问题了。为了进一步了解孩子的发育情况,家长们往往会通过发育评估表来进行对照,其中包括1~40周胎儿标准数值表、新生儿十二个月顺口溜、婴儿0一12个月体重表等,不同的评估表意义不同,下面整理婴幼儿各阶段发育的评估表,大家可以参考一下:

宝宝的生长发育每个细节都不能忽视,新手家长们可以参考一下以上的发育评估表,看孩子的发育是否正常。如果和正常值有一定的偏差,很可能是发育存在异常,建议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治疗。
24小时资讯